与时俱进、诚赢客户冲压件代加工专业供应商
全国咨询热线:15076705355
您的位置:首页 > 凯发国际app首页
凯发国际app首页

推进“头号工程” 21地市怎么来实现新突破?

来源:凯发国际app首页    发布时间:2024-02-21 03:33:13

  今年,是广东“百县千镇万村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开局之年。如何推进这项“头号工程”开好局起好步,对广东实现高水平发展至关重要。

  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作出“1310”具体部署,明确将“百千万工程”列为奋力实现的十大新突破之一,提出要全方面推进县、镇、村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不断缩小城乡区域差距,加快把短板变为潜力板。

  记者梳理发现,截至目前,全省21个地市全部出台了相关专项文件或者召开了专题会议,部署推进“百千万工程”落实。壮大县域经济、提升城镇能级、发展强村富民,各项具体措施系统全面、针对性强,焕然一新的县、镇、村正加快建设。

  广东县域总实力较弱,今年7月发布的“2023赛迪百强县”榜单中,仅有惠州博罗县入围,无一县域进入“GDP千亿俱乐部”。

  从各地“百千万工程”施工图来看,冲刺“全国百强县”、打造一批经济强县、工业强县,已成为多地瞄准的明确目标。

  惠州提出要打造两个“百强县”,一是支持惠东县打造山水林田湖海联动发展的山海之城,重回全国百强县行列;二是支持博罗县建设“县强、民富、景美、人和”的现代魅力强县,全国百强县位次逐步提升,加快挺进GDP千亿县。

  “近两年,博罗工业投资保持在40%以上的增长,并储备了大量工业项目,这些项目已进入投产的高峰期,所以博罗的上升空间还比较大。”博罗县委书记谢远区表示,博罗有底气、有信心实现今年GDP突破900亿元、明年挺进GDP千亿县行列、后年进入全国百强县65位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目标。

  肇庆四会则联同肇庆高新区健全“晋位百强榜”协同工作机制,力争今年成功跻身全国百强县。2022年,四会全域GDP达到743.54亿元,比上年增长2.5%。

  此外,揭阳普宁和惠来、汕尾陆丰及海丰等地同样吹响冲锋号角,朝着全国百强县的目标努力进发。

  目标的擘画绝非只是口号。怎么样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各地纷纷提出,坚持制造业当家。

  例如,惠州谋划推动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中海壳牌惠州三期、太平岭核电、TCL模组整机一体化等重点项目,加快建成电子信息、石化能源新材料等两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前7月工业经济稳步的增长态势持续上扬;揭阳锚定绿色石化、海上风电产业两大万亿级战略性产业集群,中石油广东石化、吉林石化ABS、蓝水海洋装备制造基地等重点项目顺利投产,实现上半年GDP增速全省第一。

  一支支“异军突起”的制造业新势力,成为带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8月8日,“2023赛迪百强区”榜单发布,广东赫然上榜17席,数量全国第一,包揽了前十强的8个席位,可谓“一骑绝尘”。

  广深两地分别占有7席和6席,“双子星”引领示范功能愈发强劲;佛山、珠海各自占有3席和1席,排位表现亮眼,跃然成长为新引擎。

  ——广州以区域协调发展为目标,为各区“量身定制”发展新蓝图,致力于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产城融合发展标杆区”“老城市新活力引领区”;

  ——深圳科学规划各区更好发展,提出做大做优都市核心区,提升东部发展能级,拓展北部发展腹地,构建“一核多心网络化”城市发展格局;

  ——佛山坚持全市发展一张图、一盘棋,协同推进向中、向东、向西、向南、向北五大产业经济板块建设,加快构建“中部强核、东西两带、南北两圈”高效联动产业格局。

  与此同时,今年以来,广东全面打响产业有序转移“主动仗”,成为壮大县域经济的关键举措。

  广州、清远一同推动纺织产业有序转移。其中,规划用地超1万亩的广清纺织服装产业有序转移园正加快建设,目前已落户企业460余家。借助产业转移东风,“广州总部+清远基地”“广州研发+清远制造”“广州前端+清远后台”“广州孵化+清远产业化”等模式应运而生。

  深圳与汕尾也迎来了一场“双向奔赴”。当前双方产业共建已形成“1+4”产业园区的格局,比亚迪、康佳、华侨城、天贸等一批知名大企业落户汕尾。同时,深圳、汕尾还计划将居于汕尾主平台内的深汕合作拓展区打造成为深圳—汕尾共建产业转移合作园区,重点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汽车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城镇是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空间载体。在“百千万工程”的指引下,广东“镇能量”被进一步激发。尤其是以镇域经济发达闻名的珠三角,正以强劲的发展势头带动全省更多中心镇、专业镇和特色镇崛起。

  南海区狮山镇、顺德区北滘镇——全国四大“千亿镇”中,佛山独占两席,尤为难得。

  但这仅仅是开始,今后一个时期,建设“千亿镇街”已成为佛山落实“百千万工程”的重要抓手。佛山市委十三届六次全会明白准确地提出,要抓镇域经济跃升,“一镇一策”支持桂城、祖庙、大良、荷城冲刺“千亿镇街”。

  以祖庙街道为例,该街道地处佛山市禅城区的核心街区,2022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745.19亿元,2023年正在向800亿元冲刺。仅今年上半年,祖庙就有12个超亿元产业项目落地。

  冲刺“千亿镇街”的不只是佛山。今年以来,珠三角多市也纷纷出台新政策、推出新举措,朝着“千亿镇街”目标进发,争先进位氛围愈发浓厚。

  据赛迪顾问和赛迪四川联合发布的“2023镇域经济500强暨西部50强”,佛山13个建制镇上榜前100强、14个建制镇入围前500强。广东入围镇集中在珠三角地区。东莞28个建制镇全部入围,广州16席,佛山14席,中山12席。

  东莞和中山是全国为数不多的“直筒子”市,没有下辖县区,镇街是其高水平发展的主阵地、主战场。

  放眼东莞各镇,均有自己的主导产业,如长安镇的电子信息和五金模具,虎门镇的服装服饰、电子信息和信息传输线缆,厚街镇的家具、机电、会展、制鞋等。2022年,东莞32个镇街GDP全部过百亿元。为落实“百千万工程”,东莞提出镇村“创先、进位、消薄”齐头并进,力争在2025年形成2个“千亿镇”,2027年形成4个“千亿镇”并诞生总资产百亿元村。

  而作为城镇和乡村居民收入差距连续多年全省最小的中山,则明确了“坚定不移打赢打好转作风、破解土地瓶颈、水污染治理‘三大攻坚战’,大力实施‘强镇’八项行动和‘兴村’八项行动”这一“1388”施工图,力争5年内打造2个GDP700亿元以上镇街、3个GDP300亿—700亿元镇街、5个GDP200亿—300亿元镇街。

  推进镇域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不仅要“产业美”,还要“环境美”,打造“内外兼修”的美丽圩镇。

  目前,广东在美丽圩镇建设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就,全省1123个圩镇全部达到“宜居圩镇标准”,其中348个圩镇进一步达到“示范圩镇标准”。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提出,今年全省将建设100个美丽圩镇省级样板、发展壮大50个中心镇,并引导一批建筑业企业深度参与“百千万工程”。

  潮州市潮安区凤凰山,游客穿梭于茶园间,探百年古树,品悠悠茗香……当前,潮安区正以凤凰镇美丽圩镇省级示范样板建设为牵引,抓好古巷镇新兴县域经济副中心建设、金石镇区域商贸副中心建设等,推进彩塘不锈钢、凤塘陶瓷、文祠名优水果、江东蔬菜及农副产品等专业镇产业升级,以“一镇一业一风貌”释放镇域发展活力。

  “要实现县镇村功能衔接互补,形成城乡区域发展的协同力与聚合力。”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广东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华南师范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刘志铭建议,要推进扩权强镇,规划建设一批重点镇,因地制宜发展小城镇,加快培育一批工业强镇、农业大镇、商贸强镇、文旅名镇和特色小镇,形成县域经济发展支撑。

  广东有2.65万个行政村(社区)。《广东省委关于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精确指出,广东高水平发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

  在“百千万工程”落地实施过程中,各地抓住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稳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强和完善乡村治理等重点,一批符合地情实际的发展新思路、新模式陆续涌现。

  从根源上看,底子薄、基础差,资源弱小而分散,是制约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也成为地市突破瓶颈需要紧紧牵住的“牛鼻子”。

  今年年初,省委、省政府在关于做好2023年全方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建议中明确,支持有条件的村集体经济组织统筹村组两级集体资产资源,设立公司法人,开展经营活动。

  记者梳理政策文件发现,多地政府开始探索,由政府牵头建立经营实体,注入部分资金资源,撬动社会资本,发展产业项目,带动镇村集体经济提质增效和农民致富增收,推动解决镇村基本的建设薄弱、公共服务不足等问题。比如,韶关推广设立的强镇富村公司,江门开平、新会等市、区试水的强镇(村)富民公司都是其中的典型案例。

  在云浮,“政银企村共建”投融资模式则为发展村集体经济提供了另一个解法:由县(市、区)国有全资公司、供销联社组建平台公司,统筹涉农资金、自有资金,撬动银行融资,建设或收购现代高效生态养殖小区,并出租给农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获得收益。收益按入股比例分配给村集体,并对融资资金还本付息。

  在这一模式推动下,据测算,从今年起,云浮所有行政村每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过15万元。今年,云浮把该模式延伸到自然村,并提出力争明年底520个试点自然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8万元以上。

  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是一个系统工程。怎样找到因地制宜的科学方法?多个地市在“树标杆、立示范”的基础上,走出既有共性又具差异的探索之路。

  先看湛江,今年要求,每个县(市、区)年底前至少完成4个示范村、新增完成1条示范带建设工作。与之配套,湛江每月选择2个县(市、区)开展比学活动,牵引带动乡村振兴示范带和示范村建设,帮助当地找准痛点问题、找出解决方案。

  再如汕头,探索以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为抓手推进乡村振兴。目前,汕头已成功创建9个“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并出台开展村(社区)民主法治创建三年行动实施方案,计划到2025年底,在现有基础上再培育至少117个“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候选单位。

  科学方法加持下,人才也不可或缺。为了把人才留住、用好,地市也想了不少方法。

  比如梅州,积极选聘“产业村长”,让懂经济、懂市场、懂经营、懂农村的能人参与乡村产业振兴,并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与干部奖励挂钩,出台政策,把奖励重点向为村集体经济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村“两委”干部、村集体经济主要经营管理人员和“产业村长”倾斜。

  而就在上个月,广州市“百千万工程”乡村CEO学堂(第1期)开课了,45名有志参与乡村建设的创业青年、优秀村镇干部等走进学堂,全方面提升乡村产业管理能力,赋能强村建设。

  “乡村振兴,核心是人才振兴。现在最缺乏的是乡村经营、运行的人才。”浙江省委高水平发展共同富裕示范区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顾益康认为,培养一批敢创敢闯的乡村青年CEO很有必要。要积极引进乡村规划师、品牌运营团队等专业力量,推动“村村都有科技特派员”向“村村都有CEO”转变。同时,要扶持培育乡村“领头雁”,以“头雁效应”激发“群雁活力”,并培育一支服务乡村振兴的乡村工匠人才队伍。

  如何检验“百千万工程”务实功、见实效?《决定》提出,建立“百千万工程”考核评价体系,对市县党委、政府及省相关的单位进行考核。强化考核结果运用,考出压力、考出动力、考出活力。

  “省指挥部办公室综合考虑实力指标、潜力指标,对全省65个区和57个县(市)基本完成了县域分类,研究起草考核评价办法,分类考核评价体系初步形成。”广东省委改革办副主任、省“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专职副主任陈德忠介绍,考核重点突出前后变化、突出老百姓的获得感,切实发挥好考核“指挥棒”作用。

  考核明导向,干事有方向。在全省考核的基础上,地市考核则更精准聚焦各项工作,有力推动各地政府补短板、锻长板,助力高质量发展。

  “对标对表全国百强县,攻坚克难,实干当先”“坚持制造业当家,为县域经济发展提质蓄能”……今年以来,广东全省县级一把手纷纷通过“县委书记打擂台”视频节目亮相,他们亮承诺、亮思路、亮招数,比决心、比干劲、比发展,展现了在加快县域振兴赛道上你追我赶、创先争优的火热态势。

  事实上,各地市不仅通过“比武打擂”自我加压,还通过考核评比等方式,在比学中奋进、在奋进中赶超、在赶超中突破。

  首先,广东在部署“百千万工程”时明确要求,要大力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各地通过比学查找不足、明确目标,消灭差距、追求先进;其次,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调动参与各方的积极性,把资源力量都汇集到目标任务上来。

  比如潮州,在开展镇(街)书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排头兵”比学活动时,把考核机制有机融入比学活动,确保比出实效。具体来看,每期活动会评定先进镇街和薄弱镇街。先进镇街可以得到市委表扬,比学成果与经费奖励、项目扶持、荣誉表彰、业绩考核、干部晋升等关联挂钩。薄弱镇(街)实施限期1年的挂牌帮扶,并纳入市委督查事项。

  有些地市则因地制宜设置了不同的考核办法。如梅州出台了镇(街)经济高质量发展考核办法,考核项目包括“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等8项经济指标。汕尾创新开展“百千万工程”亮牌考核工作,每季度对4个县(市、区)、3个功能区和市直(含驻汕)成员单位做考核。季度亮牌情况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评先评优和表彰奖励的重要依据。

  当前,在“百千万工程”考核评价体系的引领下,各地用好考核“指挥棒”,营造干部担当作为、真抓落实的干事创业氛围,推动镇村面貌持续提升,城乡融合发展步伐加快,县域发展动能进一步激活。